凝胶时间测试仪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(如环氧树脂、硅胶、聚氨酯)研发与生产中,用于精确测定体系从液态向凝胶态转变的时间点。其核心依赖于扭矩、位移或阻尼传感器对物料流变状态变化的灵敏捕捉。若传感器失准或维护不当,将导致测试结果偏差,影响配方判断与工艺控制。
一、传感器校准关键步骤
零点校准:在无负载状态下启动仪器,执行“归零”操作,消除机械间隙或电子漂移影响;
标准扭矩/粘度校准:使用已知粘度的标准油(如硅油)或标准扭矩砝码,在规定转速下验证输出信号是否符合预期值;
温度补偿校验:因凝胶反应高度依赖温度,需确认温度传感器(PT100等)与加热系统同步准确,误差应≤±0.5℃;
定期第三方检定:建议每6–12个月送计量机构进行全项校准,尤其用于GMP或ISO认证实验室时。

二、日常维护要点
清洁传感部件:每次测试后及时清除残留物料,避免固化物附着在转子、探针或轴承上,影响转动灵活性;
防尘防潮:传感器接口与电路模块应密封良好,存放于干燥环境,防止氧化或短路;
避免超量程运行:严禁测试超出仪器较大扭矩或粘度范围的样品,以防传感器永久损伤;
润滑与紧固:对机械传动部位定期加注高温润滑脂,检查螺丝是否松动。
三、异常判断与处理
若出现重复性差、响应迟钝或数据突跳,应首先排查传感器连接线是否破损、探头是否变形,并重新校准。对于旋转式仪器,还需检查电机转速稳定性。
综上,凝胶时间测试仪的可靠性高度依赖传感器的精准与健康状态。建立“定期校准+规范操作+预防性维护”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,才能确保测试数据真实反映材料凝胶行为,为研发与生产提供坚实支撑。